饶氏一家人

漫谈破解饶姓之源
类型:饶氏文化  发布时间:2021/10/19 19:56:51  点击量:1420    
 

九江饶—佐奇

族谱或家谱题名上,总是以《某氏族谱》或《某氏家谱》命名,从未见有题名《某姓族谱》或《某姓家谱》的,这是因为“氏”在古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族谱、家谱是记录男姓家族成员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题名只能用氏。

中华姓氏文化是中华大地成千上万个姓氏的融合而成,每一个姓氏是其派生的。因此,研究认定饶姓之由来,必须要读懂中华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此来指导探讨饶姓之源,才能纲举目张。

今年以来,我多次查阅资料,阅读《史记》《中国家谱通论》《国史100讲》《百家姓》《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等有关史书,反复思考几个问题:史载和家谱记录姓源为什么总认为没有必然联系?一姓一源是饶姓唯一的源流吗?周代的“分封制”与秦汉以后赐姓有没有区别?构成饶姓之源有几种因素?,等等。这几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故长期以来对家族源流既不能作正确回答,也不敢全部否定,处于僵持阶段。

其存在的原因,我们在探讨饶姓之源时直浮水面,未进入深水区。在论证姓源时也曾引入姓氏由来,但还是脱离饶氏之源的实际;也多次强调求同存异,一旦结合谱载某一得姓始祖时,求全责备,往往以历史久远的不可知论予以否定,脱离大环境对小环境的影响,结果形成两张皮。

一、            认识几个问题

(一)      存在决定意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史学家为中华姓氏“千年大寻跡”,调查求证。百姓“辩证”,才有徐寒著《中华百家姓秘典•姓氏千年寻跡》,宋代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辩证》,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等史籍。这些书籍都记有饶氏“出自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青州市境内)”。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居以饶(今河北饶阳一带)。”

姓氏载入史册,足以证明先有各种姓氏由来的存在,后有史家调查汇编成册。这些史册收录有多支饶姓之源,有名有姓,有年代、有地点、有因有果。何况各地家谱也有记载饶氏之源相似史册之内容。

由此,我思虑:一千多年前,谱载与史记饶姓之源有相似内容,为何当今还剥离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所以至今饶姓之源难求。问是在于对接方法脱离实际。

史册编入饶姓得姓之源有多源头,从而佐证饶氏是一姓多源,那些顽固坚持唯有“饶本尧后”者,不攻自破。

认识来源于实践,那么,我们可以沿着史学家的足迹去寻求饶姓源头,定当所求必得。

(二)        周代的“分封制”:家谱题名“氏”,那么“氏”是怎样产生的?它与“分封制”有什么关系?

周代的“分封制”与秦汉以后赐姓是有区别的,不可同日而语。一是制度不同;二是对象不同,“分封制”时代得姓者有贵族,也有平民,还有许多贱民;而皇帝赐姓,是秦汉以后历代帝王赐尝有功之臣。此前我总认为封国封邑同帝王赐姓没有区别,认为饶氏是小姓,既不是帝王诸候,又无忠臣良将,没有赐姓的条件。没有摆脱得姓始祖必做大官的束缚。

(三)      构成饶姓源流的要素。构成饶姓的要素主要是得姓历史、得姓由来、得姓始祖三要素,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那么构成饶姓三要素是否形成呢?

一是史载饶姓得姓历史至少在两千二百年以上,是古老的姓氏之一。推算是周代;

二是各地家谱载得姓始祖有大杰公、清公、伯芬公、裕公(以下简称“四公”)都出生在周代;

三是饶氏得姓由来于周代“分封制”大环境中形成的。

“三要素”统一于一体,都指向周代,大量姓氏产生也在周代,多点靶向融合一体,这种融合不是牵强附会,不是偶然的巧合,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史记为证,有谱载其得姓源头,是历史的必然形成。

二、      史、谱融合,“四公”对接饶姓由来:

姓氏大量产生在周代,饶氏得姓也在周代。因此,必须要读懂周代“封国为氏”、“封邑为氏、“以地名为氏”等的由来。

(一)“姓”与“氏”的产生:

“姓”是适应原始人类从群婚制发展到族外婚的要求、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姓”产生于“氏”之前。其得姓由来有三:

一是根据女姓始祖受孕的原因而得姓;

二是根据女姓始祖生育时的地点而得姓;

三是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而得姓。

“氏”的产生正如2019年第三期《咬文嚼字》辩:“那时,生女则留在族里继续生儿育女,延续族群;生男则要分出去,”“倒插门”嫁到别的部落另立门户。于是就产生了氏。所以“氏”是姓的分支,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个部落不断分支分迁散居各地,其各自的分支除了保留原有的姓外,为了相互区别并表示自己的特性,便需要一个称号共同使用。这个共同使用的称号,就是族群的氏。

(二)封国封邑为氏:

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姓都从女旁。如,姜、姚、姬、姓、妊,等。正如国学大师王维国在《国史100讲》一文中说:“同姓不婚之制,实行周始,女子称姓,亦自周人始矣。”

周朝初期为控制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先后把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及异姓功臣等,建立了71个封国,其中武王兄弟16人,同姓贵族40人,这些诸候国的后人以封国为氏。如:齐、鲁、燕、蔡、秦、楚等国。武王封弟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等。

各诸候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诸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即大夫的后人以封邑(县)名称为氏。封邑亦称“食邑”、“采邑”。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代是我国氏发展的重要时期。

(三)贵有氏,贱没有氏:

夏代以来至战国以前,封国封邑为氏,都是在王公贵族,卿大夫之间进行,其有氏,也是被统治阶级占有。而且占有大量的奴隶,奴隶是贱民,当然没有氏,只有名字。

人类社会进入战国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国七雄,秦灭六国,使原来的宗法制度发生区变,上百多个国被吞并。守旧贵族衰败了,大批奴隶变为自由民。其中有的平民由于经商致富或在战争中立功而跃身社会上层成为贵族。原先分封的氏完全丧失了作为地位和权利象征的作用。而成为单纯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于是一方面原先“姓”与“氏”分开使用,逐步使姓氏合二为一,成为今天的姓氏;另一方面奴隶变为平民,需大量姓氏产生,因而大量的姓源随意出现。正如郑樵著《通志•氏族略》按“先天子后诸候……先有纪而后无纪”的次序,将上古以来的“得姓受氏”的缘由,渑渑有序,各归其家,分为三十二种类型,即:一曰“以国为氏,”二曰“以邑为氏,”三曰“以乡为氏,”四曰“以亭为氏,”五曰“以地为氏”,六曰“以技为氏”等。

(四)改姓氏而重新得姓氏:

一个姓氏的改变有多种形式。有的原本有姓氏,后因有赐姓,避讳,避乱,避祸、入赘等原因改姓。如:岳、嶽;尧、饶;后、後、钟、鐘等汉字简化造成这种合二而一的姓氏。

2019年第三期《咬文嚼字•浅说“氏”》一文中指出:“姓不能变,而氏则可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父子两代可以不同氏。举例:

一是周武王分封兄弟16人,其分封兄弟的后人以国为氏。仅此一点就产生与姬姓不同的异姓与兄弟,父子不同源的历史。

二是就《史记》大史公曰:“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秦氏,然秦氏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而赵氏的赵国王“封长安君以饶”其子孙后代以邑为姓氏,即饶氏。那么,这部分饶姓以前是赵姓,赵氏之前是赢氏。难道谱载还要说饶姓之源始祖是赵姓吗?还要说“饶本赵后”吗?

不言而喻,谁是最初得饶姓,谁就是饶氏始祖,不应该仍然认定得饶姓之前的姓氏为我祖。不应张冠李戴。

三、    几点启示:

阅读姓氏有关内容,有几点启示:(一)、封国封邑的得姓由来:其内容极为简单。如“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帝尧之后于蓟”等,往往一句话,难以读懂。但也为对接家谱所载源流具备了广延性和伸张性。在此,我以分析、研究赵王“封长安君以饶”为例:

其一,“封长安君以饶”是封其本人得饶姓呢还是饶地?著书作者未作交待。后来的史家在其文字之后,分别添写“其子孙遂以封邑为氏;”“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等,这就为饶氏探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其二,“封长安君以饶”是指封地还是封邑?可以理解 是封邑。周代的“分封制”主要点就是封国封邑。“邑”即:《现代汉语词典》释:“古时县的别称。”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曰:“饶:古邑名。战国赵邑。”“封长安君以饶”即此。西汉置饶阳县。

由此,可以说明:赵王封其弟“长安君以饶,”绝对不会让长安君于荒无人烟之地去开放,而是富饶的邑。这就是说。饶邑原有饶氏居住,“封长安君以饶”是以饶邑之名而封饶。那么封饶以后,原居住饶氏的那部分子孙根据封饶邑为依托,成为得饶姓由来,是顺理成章,无可非议。

(二)谱载“四公”之源存在的必然性:

谱载饶氏得姓始祖是饶氏历史形成的多支源头,是有谱可查,有史为证。不是胡编乱造,不是空穴来风,是真实历史的写照。为此,我一直存在疑虑:既不敢全盘接收,也不多加指责,为什么构成饶姓三要素都发生在周代?为什么各地家谱所载姓源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分别有“四公”的祖名。如果说是造假,漫说古代条件无奈,就是当今修谱,编撰《中华饶氏通谱》也难以大成,更难普及通用。

(三)得姓由来的随意性:

一个姓氏的由来,产生是随意的,也是自然的形成,它同人的名字一样。

最早的人名是随意的,绝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追求典雅,讲究内涵,应该是与现代人的外号差不多。如:“冬天生儿子,名冬生,生女名冬花。生三子叫“老大、老二、老三等。”

那么古人得姓氏也是如此,随意而得氏,见物而得氏。如原住城西门,后以“西门”为复姓。郑樵归分三十二种得姓类型,足可说明,得姓的随意性。

可以想象,在周代,大多数男子没有氏,其得氏容易,改氏也易,同当今“死不改姓”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在研究分析饶姓之源,把思维放在周代的大环境中去感悟。用姓氏学说引道,破除姓源神密莫测的不可知论,还一个真实,平凡而自然所得饶姓之源。

(四)择善而从,对号入座,但饶氏得姓始祖:

中华饶氏之源,史册,谱载都记有饶氏有多支源流,而每一位得姓始祖又有多种得姓由来。确实是五花八门,盘根错节,纷繁复杂。因得姓由来各不相同,要厘清其关系是不可能。只能采取相同的观点,那怕其得姓理由的核心内容只有一句正确的观点,就应择善而从,对号入座。因为只有一个号码,才能入座,否则谁也座不了。

伯芬公之姓源。伯芬公谱载“齐大夫食邑於饶,”其后以邑为氏。其理由是:据广东兴宁志记:“谱载饶氏‘出六国时齐大夫食邑于饶,其后以邑以氏’。饶氏均奉唐初饶元亮为始祖。但无世系,兴宁饶氏均由长源迁入。”

据宋代郑名世著《古今姓氏书辩证》曰:饶姓“出自六国时齐大夫食邑於饶者。”《说文解字》一书中在其“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青州市境内)。其子孙逐以封邑为姓氏,形成饶姓。”

史记和谱载伯芬公得姓由来内容相融合,时代相统一。但也有几点解释:

一是广东兴宁家谱载是少数,也无伯芬名字,其内容可对号入座,名字只是代号。何况许多家谱载伯芬公为开族之祖。其源于食采平阳,或帝尧后裔。平阳不是饶阳,说是帝尧后裔均无史证。

二是兴宁谱曰“奉元亮为始祖,”虽说无伯芬公源流,而许多谱载伯芬公世系中有元亮,究其两者源流世系还是相统一”;

三是宋代姓氏专家郑名世酷爱姓氏收集著书。其故居临川,不会对饶氏旺族临川无动于衷吧!

清公之源。饶清公属于“以地为氏。”九江市彭泽县饶氏原旧谱载:“平阳属山西禹贡冀州之域,天文觜参二星分野。唐尧建都如此,后号尧都。其地衍沃,逐加食采为饶。周桓王壬戌 元年即位,封周宣王世子清公於饶,因氏焉。”       

此段内容说明清公得姓由来。其中“周桓王即位,”“周宣王世子”等年代不符合,又无史证。唯有“唐尧建都如此,后号尧都。其地衍沃,逐加食采为饶。”这两句话可以择善而从,对号入座,立清公得饶姓由来。其理由:

一是尧都平阳之说。考古学家引《史记五帝本纪》、《集解》所引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并载《括地志》说:“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世。平阳这个地名,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已经有了。”清公活动于春秋早期,由此可以左证两者地名、年代相吻合。

二是史载得姓由来其表现形式有三十二种之多,有“封国为氏”“封邑为氏”,也有“以地为氏”。清公以“尧都平阳,其地衍沃逐加食采为饶。”以尧地加食,两者相统一。

大杰公之源。大杰公源于周初封国为氏。

据《鄱阳谱序》丰城兰桥《饶氏源流》载:“至周初,有大杰公佐武王征殊而有天下。勤荣倍常,赐姓饶氏。”

“周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余各以次受封《周本纪》”

据《中华上下五千年》曰:“据说周初分封了几百个诸候国,到春秋时期只剩下一百多个。”

从谱载和史记大杰公以封国为氏能对接是在周初,两者相统一。为此,会有人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大杰被封于那个候国?周代被封那么多国家,都未列国名。正如《左传哀公二年》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以前郡比县小)《周书作雒篇》:“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可想而知,那时被封那么多国家,是否有花名册?小说《封神演义》里叫“封神榜。”所以难以求国名而得封国为姓。应求同存异,不应求全责备。

二是我原先只见过武穴谱载:“至大杰公佐周,因得赐姓。”为此,我曾质疑:佐那一代周天子,周代有近八百年,概念模糊。近期才获鄱阳家谱所载,才得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裕公之源。裕公源于战国后期,“封长安君以饶,”以封邑得姓氏。

我查阅七部不同版本,记载裕公得姓由来。其中有六部家谱记录直指公元前239年。前239年正是赵王“封长安君以饶。”其中一部谱曰:“赵王敕封地于长安君(今河北省饶阳县),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为姓氏。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饶裕任安都长,饶氏族人尊其为开族高祖。”两者互为对接。

裕公得饶姓的由来应定位“封邑为氏。”不能理解饶裕姓赵,是长安君。而应理解饶裕是饶邑居住地饶姓民众,后代得益于受封邑,名正言顺。

我曾撰文《漫谈饶姓之源》转载于《中华饶氏》(总第六十期)其内容主要是饶姓之源知多少及由来,尧、饶姓始祖之说,并未触及饶姓之源的根基由来。本文全面展现周代饶姓历史、姓源、得姓始祖三位一体的平台,抓住周代“分封制”对饶氏的诞生营造的良好环境。突出饶氏的存在是决定姓氏学说的理论基础,破解了史记与谱载饶氏姓源相脱离的怪圈。采取“详今略远”求同存异,择善而从的破解方法,“以封国为氏”、“以封邑为氏”、“以地为氏”为坐标,直面“四公”,分别对号入座。由此认定“四公”得姓由来,即:伯芬公属“齐国有大夫封于饶”其后人“以封邑为氏”;大杰公以“以封国为氏”;清公以尧都平阳“其地衍沃,逐加食采为饶”属“以地为氏”;裕公属“封长安君以饶”,其后代子孙以“封邑为氏。”

(作于20204月)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2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孝感饶氏宗亲联谊会举办捐资…   9.3
快讯二:长汀饶氏举行济宇公…   8.31
快讯一:福建汀州饶氏济宇公…   8.31
介冈地名浅析   8.6
阜阳市三院开展追思饶玉玲同…   4.7
牢记先辈初心 传承红岩精神   4.7
南雄市珠玑巷平阳联谊会召开…   4.6
庆祝国庆   10.1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