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氏一家人

启蒙老师
类型:饶氏风采  发布时间:2019/1/9 9:35:04  点击量:1773    
 

我的五年小学生涯,就在我们村的祠堂度过。古朴典雅的祠堂比较宽敞气派,分门厅、中厅、大厅三进房子,中厅的两侧隔成两个教室,全村所有的孩子都在这儿上学。学校仅有饶老师与夏老师夫妻俩,他们承担了全村所有的教学任务。

 

上世纪六十年代,饶老师还是高中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他在家里自学,刚好村里也缺人才,就让他做了代课老师。语文、数学、自然常识,音乐、美术、体育、劳动课,全都一肩挑,是名符其实的全科老师。

 

为了转正,县里组织过民办教师考试,饶老师还考过全县第二的好成绩。

 

我爷爷还在的时候,饶老师会来找他下象棋。尽管我爷爷是盲人,下棋需要正常人帮他挪动棋子,但盲棋仍然没有对手,村里会下棋的人联合起来,也赢不了他。饶老师就喜欢向我爷爷挑战。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母亲带领我到祠堂,饶老师在学校小门口拦着,让来上学的孩子数数火柴棒,测试一下能否数到100。有的数到10,有的数到20就卡壳了,我数到一盒火柴 没了,不到100,还想接着数。旁边有人说,你不用数了,就放我进去了。

 

一年级是夏老师教的,她教我们拼音a.o.e.是非常严格的,一定要发音完全标准为止。夏老师非常严厉,我们有不对的地方,她就毫不犹豫当面批评,我们大家都很怕她。

 

夏老师的普通话在乡村小学教师中,算最标准的了,县里来听课的老师,听了她的课都频频点头称赞。夏老师的歌声也很优美,高音唱得清亮。她教的《红梅赞》《月牙儿弯弯像把镰》至今记忆犹新。

 

村里需要有一个先生,大家都很方便。饶老师的毛笔书法相当不错,他就是全村的先生,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全都找他写对联、做账房先生。他写大字的时候,我就在桌子旁边看看,完了帮他的毛笔洗洗干净。有一次,我为了表现好一点,洗了又洗,将笔头反反复复揉揉捏捏,想要一丝墨水都不见为止,结果过度了,毛束脱出塑料头子了,我好紧张,连忙塞进去,一直不敢报告饶老师,不知这支笔因此而报废了没有,碰到老师心里总是惴惴不安。

 

一年级期末,全公社统一考试,我的语文试卷因“日”字注音写成了“le”,半分之差,与第一名失之交臂,屈居第二。听说,后来又一次考试,我的成绩不错,公社所在地完小的老师们不服气,试卷封卷以后再打开来反复校对,的确查不出问题。

 

尽管如此,我已被村里人认为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了,弄得我此后学习就不敢太松懈了,一旦成绩掉下来,心里会感到无形的压力。

 

那时候,我们家生活非常困难,每当开学了,家里都要为我姐弟俩的学费而犯难。我爷爷从箱子底下掏出一张老版的二元旧币,交给我姐姐,让我们去交学费。邻居们有的说,这张纸币早就作废了,有的说可能还有用。我心里不踏实,觉得拿这样的钱去交学费,我们实在没面子,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试试看。

 

夏老师接过纸币看了又看,也觉得这种钱没有见过。饶老师说了,先收下再说。我们姐弟俩才算交完学费,安心上学了。不知道这张旧纸币是否真的有效,也许老师们明明知道作废了,也当作有效的钱收下,让我们可以体面地入学呢!

 

那时候家里穷,我仅有两条薄裤子,一条刚洗过,天气不好没晾干。晚饭菜太咸,水喝多了夜里尿裤子了,第二天没有裤子可换了,怕挨骂,不敢告诉妈妈,就这样上学去了。坐在位置上屁股湿湿的,下课了都不敢出去玩。夏老师看我坐着不动,非得让我去室外活动活动,我只得被迫站起来,留下个湿湿的印子,真的好尴尬。

 

饶老师与夏老师有三个子女,小丽最大,与我同班,成绩也不相上下,咱俩交替数一数二吧。夏老师对她期望高,小丽承受的压力应该比我大。我父母就说一句话,你读得出去就让你读,读不出去就种田,不会种田就讨饭去。

 

我们一年级时,小敏才6岁,家里没人带他,夏老师就让他来与我们同班一起跟读了。小敏跟我同座,上课还好,不淘气,他不会做的题目,就来看看我的答案。

 

我们上二年级的时候,夏老师请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才发现,她生了一个儿子小昀。很快地,虎头虎脑的小昀一下子就会走路、会自己跑了。他特别聪明,两三岁就会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些诗词了。

 

【劳动课】

 

我们的劳动课就是捡茶籽、砍柴、割稻子、挖洋芋这些农活。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生产队员们摘过的茶籽山上,总有一些遗漏的角落,学校就组织大家到山上去捡茶籽。这个时候上山,蛇已经躲起来了,毛毛虫也没了,上山你追我赶,茶籽树上爬高爬低,在草丛中偶尔发现一株遗漏的茶籽,就像掘了金矿一般,幸福得大呼小叫。就是有时候跟不上高年级同学的步伐,在山上走丢了,没有捡满一匾篓就要下山了,觉得对学校贡献不大,心里难免失落。

 

砍柴是我的强项,父亲带我去过多次,砍伐、捆扎、肩背,这些基本功的要领我早已掌握,所以每次砍柴下山,我们总能满载而归,村里大人遇见,夸我们几句,那时候心里真爽。

 

四五年级时,暑假里,稻子成熟季节,小丽来喊我帮她家割稻子。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小大人了,能派一点儿用场了,我好兴奋。我们非常开心地割完稻子,一点儿也不累,饶老师还风趣地跟我们说说笑话,比在自己家里干活开心多了。回来后,小丽还喊我去她家里吃饭,干这么一点点活,就去老师家里吃饭,老师亏大了,我觉得很过意不去。

 

【体育课】

 

学校的操场设在夏家门口的一块长方形的田里。操场两头有一个篮球架,大小好像也几乎达到了标准球场的要求,不过地上是黄土。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就在那儿做广播体操。测试跑步成绩,饶老师还要求我绕着两个篮球架的木柱跑过几圈。

 

后来,生产队撤销,分田搞承包责任制了,这块田又恢复为农耕地种粮食了。

 

没有了操场,学校只得将江边的草坝坡地权当作简易的操场。人少的时候,广播体操就在校门口牌坊脚下的空地上做做,人多的时候,牌坊脚下站不下,就到草坝上做广播体操。起初是三琼姑姑领操,她毕业了,小丽接着领操,做伸展运动、转身运动、跳跃运动,这些蹦蹦跳跳的动作,清脆悦耳的领操者的声音,犹在耳旁,仿如昨日。

 

有一次,饶老师说,今天的体育课“抓特务”,我在学校后山的苦槠树下放了纸条写的“特务”,用粉笔箭头标有提示,具体位置还是靠你们动脑筋的,谁找到最多谁就是“公安警察”第一名。大家一哄而上,争先恐后纷纷去“抓特务”了。不到二十分钟,“特务”就全被抓起来了。这次我下手比较慢,一个“特务”也没抓着,真是万分遗憾。

 

【音乐课】

 

音乐课其实就是教歌清唱,没有乐器和音响,没有伴奏。虽然饶老师会吹笛子、拉二胡、打鼓,可是学校都没有这些乐器。

 

每次教歌,饶老师就将歌词歌曲用毛笔字抄在一张大白纸上,挂在黑板上,让大家跟着他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学习雷锋好榜样》《四季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这些歌曲都是饶老师自己自学先学会,再来教我们的。

 

夏老师的歌唱得很好,不过她太忙了,除了任课之外,还要做家务、管孩子,很少有时间教音乐。我姐姐和更高年级的同学参加公社组织的文艺活动,夏老师就亲自教那些姐姐们反映农业丰收的歌舞。没有音乐伴奏,全是女孩子们自歌自舞的清唱,就像山间的泉水,清新纯朴自然。

 

【数学课】

 

刚开学,为了加深数字概念,老师让一年级的同学数芦苇杆。我姐姐就带着我,到小溪边砍了一大把芦苇杆子,回家后一节一节大约每节15公分裁下来,扎成两捆,带到学校里去,做加减法的时候,拿出来用。

 

四五年级要学珠算了,我父亲自己做的一副算盘还不错,姐姐用了之后给我用。我们不但学会了珠算的加减法,也学会了“老虎吃猪仔”的游戏。四只老虎吃四排猪仔,猪仔要是被吃完了,算猪方全输。猪方走得好的,应该能逃出四只猪仔。

 

学到道路里程的概念时,饶老师就让我们拿着米尺,一尺一尺地实地去丈量道路,要量一公里。我们就分两组,一组学校门口往村里量,一公里刚好到夫人庙。一组往村外量,一公里要接近老江坝。路上碰到大人提醒我们,用长绳子量不是更省力嘛!我们偏偏不,就要一米一米量,量量需要半天,这半天就不用坐教室啦。

 

【语文课】

 

夏老师对语文拼音的要求很高,前鼻音、后鼻音、卷舌音、翘舌音,一一予以严格区分训练,可惜当时周边还没有讲标准普通话的氛围,我们自己也没有严格坚持标准,慢慢地就放松了要求,讲普通话时南方口音仍然很明显。

 

我们早晨第一节自修课就是朗读课文,祠堂外面的路上都能清晰地听到哇啦哇啦的朗朗书声。

 

五个年级的学生在两个教室上课,一、四年级一个教室,由夏老师教,二、三、五年级另一个教室,由饶老师教。

 

同一节课里,饶老师要分别教不同的内容。比如,先教二年级读一篇课文,让他们抄写两遍;然后,教三年级上新课,生词念几遍后,就打发三年级学生到牌坊脚下去大声朗读课文;最后教五年级数学,让毕业班可以安静地听讲解题。

 

外放出去朗读最受欢迎,起初还读一阵子,几遍后,大家就倦了。男孩子就在牌坊腰石、桅杆石上爬高爬低,女孩子就晒晒太阳,或者在牌坊脚下五块巨型条石上踢“算盘子串”。留一人在校门口“放哨”,发现老师出来了,连忙通知大家一本正经地聚起来,哇哇呀呀地高声朗读课文。

 

二年级开始,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次,他会认真批阅点评。一天写一篇看似简单,其实要坚持不懈挺不容易的。我们大多数都是写放学后,我们去放牛、砍柴,路上碰到牛偷吃庄稼,把牛牵走,或者碰到别人有困难,我给予帮助;或者捡到了东西,还给人家,等等,活用了几个成语就可以加分打优。所以,兴高采烈、汗流浃背、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这些成语我们不知道用过了多少遍。

 

书法课要先磨墨,再写大字。大家从家里带来的砚台大大小小、五花八门,到小溪里打点儿水,用墨条叽咕叽咕起码磨十五分钟,然后,饶老师开始教我们写毛笔书法。一次就教一个字,写满一页20个字,就下课。没有字帖,既不是柳体、颜体,也不是欧体、赵体,就是学饶老师自创的“饶体”。

 

【三个代课老师】

 

夏老师请长假有三次,先后分别来了三个代课老师。

 

第一个是她的妹妹,也是夏老师,这里我们且称呼她为小夏老师吧。她好像是伏布中学毕业的,温文尔雅,比她姐姐温和,轻言细语的,上课也很清晰,同学们没有太多的压力,自然也服从管理。大约代了一个学期的课后,夏老师回来了,小夏老师就不来了。后来她嫁得比较远,我们就很少再见到她。

 

在三年级上学期,来了第二个代课老师:夏根旺。他才18岁,瘦瘦高高的个子,竹板头,笑起来就是一个大男孩。他是龙门村的,来我们村代课,住在大队办公室。放学了,其实他也很无聊,我们就去找他玩,捉迷藏啊什么的,很快就熟了。后来,他妈妈不同意他继续代课,把他带走了,不辞而别,我们难过了好几天。以后再也没有碰到过他了。

 

第三个代课老师是吴老师,一个高中刚刚毕业的女孩子,眉清目秀,举止优雅,虽然看起来温柔可亲,上课也带几分严厉。她上课会带着大纲来,分析课文,会详细讲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虽然我们不一定能理解,她就用粉笔抄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在笔记本或书本空白处。这对于我们加深课文理解其实挺有好处,这也使我感到新鲜。

 

吴老师还教过我们唱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她唱这首《樱桃好吃树难栽》时,脸颊两边衬出的小酒窝,使她看起来更美了。

 

【煤油灯下夜自习】

 

毕业班,饶老师总是抓得很紧,他让同学们晚饭后集中夜自修。八十年代初,家乡还没有电灯,我们就从家里一人拿着一盏煤油灯到黑乎乎的教室里去做作业。

 

为了字写得清楚端正一些,我们对着微弱的灯光,头不断地朝着煤油灯低下去,低下去,一不小心就会烧焦了前额的头发。

 

还好,后来村里装上了电灯,我们也不用夜里到祠堂去复习功课了。

 

我们一同毕业的有晓波、小平、兰忠、文周、友娟、满香、杏慧、玲娟、慧仙、小丽,等,一共12个人。

 

初中开学那一天,饶老师带着我们6位同学,沿着瓯江边上的鹅卵石小道,走十几里的山路,到紧水滩中学报到。从此,开启了我们新的人生之路。

 

 饶老师与夏老师,2017年冬,在杭州宝石山上。


作者:厚铁

新闻发布人:管理员5 查看/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饶氏一家人


   最新新闻
恭祝饶氏族人龙年大吉!   2.9
赓续饶氏文化 弘扬平阳美德   11.18
孝感饶氏宗亲联谊会举办捐资…   9.3
快讯二:长汀饶氏举行济宇公…   8.31
快讯一:福建汀州饶氏济宇公…   8.31
介冈地名浅析   8.6
阜阳市三院开展追思饶玉玲同…   4.7
牢记先辈初心 传承红岩精神   4.7
南雄市珠玑巷平阳联谊会召开…   4.6
庆祝国庆   10.1

   滚动新闻
饶及人被邀参加第六届中国(…
 
多位宗亲向中心捐献饶氏资料
 
云南饶明生派儿子向中心献谱
 
湖北崇阳饶浩良向中心捐献家…
 
罗江饶正禄等宗亲向中心捐献…
 
江西九江饶起延饶学圩向中心…
 
湖北武穴的饶杨威捐献家谱复…
 
吉阳镇巧溪村饶金禄等宗亲捐…
 

   热点新闻
川渝分会开展救助饶东萍活动   2.28
“城市良医”——饶及人   9.14
关于2016年度《中华饶氏》征…   2.17
编撰资金捐赠情况公示   9.12
救助饶琴的善款公示   5.3
福建省饶氏人数最多的村庄揭…   9.3
请救救我三姐吧!   6.7
清代内阁题本饶事浅解( 一)   10.25
饶氏宗亲会派代表参加苍南饶…   2.20
就饶漱石问题,陆璀2001年4月…   5.27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隐私保护|网站地图
©2006

饶氏一家人


浙ICP备17035826号-3